你應該要知道的秘魯.....
祕魯最早出現人類的足跡約在公元前9000年前,並且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至1800年前的延海地區開始有社會結構族群出現;如我們所統稱的Norte Chico文化(小北史前文明),之後又出現Cupisnique, Chavin(查文文明), Paracas(帕拉卡斯文明), Mochica(莫其卡文明),Nazca(納斯卡文明), Wari (瓦里文明)和Chimú(奇穆文明)。並且在公元15世紀,印加人建立印加帝國,正式統合其他的文明。帝國的首都為庫斯科(Cuzco),帝國的總面積比歐洲還要廣大,涵括了哥倫比亞南部、厄瓜多、祕魯、玻利維亞與智利。但它的興盛也只維持了一世紀。
印加人最為著名的為其精湛的工藝技巧,特別表現在其建築上,其建築的特色是以石材為主,經過精密的計算與仍未解的切割技巧,在不運用任何接著物的方式,堆砌成各式建築。另外其在農業、紡織與醫學上亦有很高的發展成就。
西班牙人於1526年抵達印加帝國的領土,1532年西班牙人擊敗了印加帝國最後一支軍隊,印加帝國滅亡,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開始。在西班牙人的統治下,建造了現今祕魯首都利馬,作為統治的核心。西班牙人的統治以剝削當地的天然資源為主,在18世紀開始面臨經濟衰退,且西班牙王室力量大不如前,1821年在拉丁美洲解放者西蒙.玻利瓦(SimónBolívar)的帶領下,帶領祕魯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。
文明古國祕魯,有著古文明遺址,且為南美洲最大印加帝國的發源地,且歷經了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,造就了其境內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,也促成了祕魯蓬勃的觀光業發展。1911年美國的歷史學者希爾姆.賓漢(Hiram Bingham),於祕魯安地斯山區進行研究時,無意間藉由當地農民的帶領,發現了馬丘比丘(MachuPicchu),此座「失落的印加之城」在西班牙人統治期間皆未被發現,因而保存良好。馬丘比丘於1983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「世界遺產」,2007年,則經由全世界票選為「新世界七大奇景」。馬丘比丘也因此成為祕魯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盛名的文化遺址。
來秘魯前你應該要.....
了解常見的旅遊疾病:
高山症:
主要是因為高山空氣稀薄導致缺氧,進一步造成身體機能惡化,特別是腦部與心臟。在海拔1500公尺以內的高度,氧氣分壓與海平面相差不大;然而,超過2100公尺以上,就開始有發生高山症的危險。高山症最主要的症狀是頭痛,並且常常合併噁心或嘔吐、全身無力、頭昏或頭重腳輕、失眠等問題。
發生高山症的危險因子,主要和體質有關;年齡、性別、和個人的體能的關係較少。所以,如果過去曾有高山症的病史,就必須十分小心。
不過,即便自己不具備高山症的體質,天候與身體狀況的變化都會影響高山症發生的機率。
按照疾病的表現與嚴重度,我們可以將高山症分為三大類:
1.急性高山症: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(AMS)
2.高海拔腦水腫: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(HACE)
3.高海拔肺水腫: Hight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(HAPE)
預防
1. 高度上升原則:預防勝於治療,緩慢上升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,是預防高山症最重要的準則。
2. 一般預防原則:包括攜帶氧氣筒(瓶)或攜帶式加壓袋、避免劇烈的活動、保溫、不要吸菸、不要喝酒及服用鎮靜劑
3. 飲食注意原則:少吃高碳水化合物、避免吃產氣食物(如豆類或碳酸飲料),都可減輕或避免高山症的發生。
4. 藥物預防:目前被證實預防高山症藥物包括丹木斯(Diamox),類固醇(dexamethasone),鈣離子阻斷劑( nifedipine)。
對磺銨劑過敏及蠶豆症者則禁止服用丹木斯。
5. 攀登3,000公尺以上高山,應先於海拔2,500公尺左右地區適應高度(約一晚)後再從事登山活動。
腹瀉
在秘魯最常見的腹瀉原因大多是因為食物感染、高海拔所引起的消化不良
預防
旅遊期間,攜帶防範藥物並隨時注意飲食衛生,勿食用過度油膩且刺激的食物,也避免在市集裡用餐,更不應該食用自來水
熱帶瘧疾 MALARIA TROPICA
感染熱帶性瘧疾約1-2週後,會出現高燒40度。其它症狀包括腹瀉、嘔吐、頭痛和肌肉疼痛等,之後便會開始退燒與不定期的復發。因為它不像其它類型的瘧疾會定期發燒,因此熱帶瘧疾經常與流行性感冒相混淆。熱帶瘧疾是最危險的一種瘧疾,如果太晚治療或不治療,會造成30%病例的死亡。短短幾天後,大量紅血球會被寄生蟲破壞而導至貧血。潛在的致命性後果包括大腦和心臟的損壞,或因為休克而造成循環衰竭。
三日性瘧疾 Malaria Tertiana: 感染這種瘧疾後,症狀約持續2-3週。它也會導至高燒、半隨寒顫、頭痛、關節疼痛和背痛,並以3日為一循環而復發。雖然三日性瘧疾也會破壞紅血球,但速度不像熱帶瘧疾那麼快、那麼具有侵犯性。這種瘧疾很少會致命。但在治療數月後,仍可能會在復發
四日性瘧疾 Malaria Quartana: 是瘧疾中最輕微的類型。雖然症狀和三日瘧相似,但較不明顯。顧名思議,四日瘧大約每4天發燒一次,反覆發作時間可能長達數月或數年
預防
近年來,祕魯的雨林區已多年未發現瘧疾,但還是強烈建議旅客在前往祕魯雨林區服用瘧疾口服藥。並盡量穿長袖長褲,顏色多以亮色為主,使用防蚊劑及蚊帳,並減少被蚊蟲叮咬的機會。如不小心被蚊蟲叮咬,應告知您的導遊並隨時注意您自身的身體狀況 (但如果有去到其它南美國家的雨林,需特別注意瘧疾的疫情。可在預訂行程時,跟旅行社詢問相關訊息)
黃熱病
是一種由黃熱病病毒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雨林地區。病毒是透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而傳播。蚊子在叮咬患病的人或動物 (主要是猴子) 後,再透過叮咬將疾病傳播給其他人或動物。
引致的急性傳染病。潛伏期約 3 – 6天,部分患者會出現突發性發燒、發冷、頭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、疲倦、噁心和嘔吐。大多數患者的情況會好轉,病徵並於3 – 4天後消退。患者痊癒後一般可產生免疫力,避免再受感染。
約15%的患者會轉化成嚴重的疾病(如高燒、黃疸病、出血、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)。一些個案亦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。嚴重病例的死亡率為 20 – 50%。
預防
最重要及最佳預防黃熱病的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,預防最好的方法是接種疫苗(須於抵達雨林前10天施打),穿著長袖長褲,並使用防蚊液(含DEET驅蚊劑)和蚊帳以減少被蚊蟲叮咬,若不小心被蚊蟲叮咬,應告知隨團導遊並隨時注意自身的狀況 (但如果有去到其它南美國家的雨林,需特別注意黃熱病的疫情。可在預訂行程時,跟旅行社詢問相關訊息)
感冒傷寒
是祕魯日夜溫差大,應注意並及時增減衣服,避免感冒
整趟旅程你將會經歷到多種地形及氣候:
秘魯氣候差異很大, 擁有世界32種微形氣候中的28種,而大致氣候與地理位置同樣地可分三個區別:
1.秘魯東部海岸沙漠區的亞熱帶氣候,全年少降雨量,12-3月氣溫介乎20-30度,5-8月氣溫介乎12-15度
代表地區 : 包括利馬(Lima),納斯卡(Nazca),特魯希略(Trujillo)
2.秘魯中部安第斯山脈氣候,12月-4月為雨季,5-10月為旱季,由於海拔高,一天內能領略到冬夏的溫度,溫差可達20度
代表地區 : 包括庫斯科(Cusco),阿雷基帕(Arequipa),普諾(Puno)
3.秘魯西部亞瑪遜雨林氣候,全年炎熱多雨,氣溫介乎18-30度,1-3月雨量最充沛
代表地區 : 包括伊基托斯(Iquito),馬努國家公園(Manu National Park)
沒吃過別說你來過秘魯:
新鮮魚類+大量檸檬汁,再搭配上地瓜及洋蔥沙拉,成為一道非常爽口的秘魯開胃菜
鮮嫩雞肉,酥脆外皮,搭上大量的薯條及沙拉以及印加可樂
調味的相當恰當,加上炭烤的滋味與馬鈴薯和玉米!這就是秘魯的BBQ
使用新鮮蕃茄、洋蔥與有嚼勁的牛肉塊一起下炒,一道非常家常的料理
不要懷疑,就是天竺鼠,這可譽為印加文化的精髓,據說吃完可以充滿活力
豬肉切片加上大量洋蔥絲,再配上酥脆法國麵包,這就是秘魯STYLE!
紫色玉米,不是拿來吃,也不是拿來爆,秘魯人是用來製作飲料,加入肉桂及檸檬調味
秘魯人的調酒:PISCO酒+ 檸檬汁、冰塊、蛋白和糖
秘魯人的可口可樂,是用餐、派對的好夥伴,味道類似可口可樂